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丽娟,女,1965年11月生,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工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海洋植物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应用微藻研究所微藻培养及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2月入南海所工作。历任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副站长、科研计划处副处长、院地合作与产业办主任、南沙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发展战略与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发展战略与规划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2011年11月起,任新世纪娱乐:副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期从事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近年主要专注于南海微型生物资源(微藻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应用等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国家、中科院和地方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SCI和核心刊物论文40多篇,参加编写专著4本,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杜 岩 Du Y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岩,男,汉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3年9月到1997年7年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1997年9月2002年6月在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7月到2004年3月在新世纪娱乐-【老品牌值得信赖】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04年3月到2008年4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工作,任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5月至今,在新世纪娱乐-【老品牌值得信赖】工作;2014-2017年任物理海洋学学科主任,2016-2018年任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7年任新世纪娱乐-【老品牌值得信赖】副所长。工作期间,曾在德国波茨坦大学、澳大利亚CSIRO海洋大气研究中心、美国NOAA大湖实验室、美国Scripps 海洋研究所进行短期学术访问。
研究领域为物理海洋学与气候变化,主要从事海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近期围绕季风环境下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模态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开展工作。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等称号和资助。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论文SCI总引3000余次,入选 ESI 全球地学高引排名前1%。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热带海洋学报》副主编、《Scientific Reports》编委、《Acta Oceanologica Sinica》编委、《Satellite Oceanography and Meteorology》编委、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广东海洋学会理事长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民义 Liu Miny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民义,男, 1962年出生,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系毕业,研究员。
先后在华能集团电力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工作。担任课题负责人、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广州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
长期从事节能技术研究、科技管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科技合作工作。先后承担电力部节能课题和企业横向委托研发项目十余项,出版《火力发电厂绝热节能的分析与评价》专著一部、负责软科学研究及咨询课题十几项,出版软科学研究著作一部、科技管理论文集两部。
近年来,先后担任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惠州市、揭阳市、惠州市惠城区政府科技顾问。
联系方式: 020-89773726(办) 电子邮件:myliu@scsio.ac.cn
业务副所长
林间 Lin Ji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间,男,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获地球物理学士学位、郭沫若奖学金和奖章。1984、1988年分别获美国布朗大学地质科学系的地球物理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任科学家,同年获美国卡尔彼泊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终身制科学家、资深研究员,并任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联合项目教授。曾任美国科学基金委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首批访问科学家、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法国巴黎大学访问教授等。 2007-2009年,任国际大洋中脊地球与生命科学研究组织(InterRidge)主席。201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年起,任新世纪娱乐-【老品牌值得信赖】特聘研究员。
2007年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Sciences);2009年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被授予亨利-比奇洛杰出海洋学家讲座教授。
长期研究地球海洋板块的构造学与动力学,包括大洋中脊、海沟俯冲带、深海转换断层、边缘海的形成与演化、海底火山与地幔柱、热液过程等;并研究地震应力作用特征、海啸的机制、行星地球物理学等。
重点研究领域一:深海大洋、边缘海的板块构造与动力学
领导和参与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中国海以及地中海的国际科学考察航次十八次,利用海底机器人、大洋钻探等先进手段研究深海地质过程。2005年共同领导“大洋一号”首次环球考察,任航段共同首席科学家。2007年共同领导,首次发现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海岭上的活动热液喷口。2014年任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南海钻探349航次的共同首席科学家。目前正在领导为期五年的“马里亚纳海沟科学研究计划”,重点探索地球最深海沟的成因,并研究海沟特殊的地质、海洋与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我国深海大洋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
重点研究领域二:全球地震应力作用研究
通过研究在美国、中国、日本、智利等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共同奠定了库伦应力作用对地震触发影响的理论。开发快速计算地震应力的库仑软件,免费提供作为科研工具,并在多国开设培训班,实质性地推进国际上对地震应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2003年的十年统计,林间教授为地震学领域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与合作者的一篇论文,引用率排名全球第一。
联系方式:020-89020432; 电子邮件:jlin@whoi.edu